孙建君做客湖南师范大学 畅谈中国刺绣艺术源流

发布时间:2023-12-04作者: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通讯员 吴雨珂)202311月30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副院长、工艺美术研究所原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孙建君研究员应邀做客开云电竞app(中国)官方网站,开展题为“十指春风 巧艺如神——中国刺绣艺术源流”的讲座。学院陈剑教授作为学术主持参与了本次讲座。

围绕“十指春风 巧艺如神——中国刺绣艺术源流”这一主题,孙老师通过介绍中国历代的刺绣艺术与绚丽多姿的刺绣纹样,向大家展示刺绣艺术源远流长的历史与精湛的刺绣针法。他以刺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刺绣针法中所体现的灵巧与智慧为例,说明“刺绣针法的意义”亦即“技与艺的关系”或“艺与道的关系”。

关于“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他认为,一部中国刺绣艺术的历史,就是刺绣针法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它的不断创新造就了中国刺绣艺术的辉煌。研究刺绣艺术史离不开对刺绣针法的研究。其次,刺绣艺术从古至今其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基础和根本也离不开刺绣针法的不断创新与灵活运用。再次,中国刺绣艺术地域特色和刺绣艺术家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有很大关系,但同样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同地区人们对刺绣针法的创新与独到运用,使刺绣艺术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各自的艺术风采。最后,刺绣艺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所要保护的就是刺绣艺术的核心技艺及其传承,而刺绣艺术的技艺就是绣法和针法。保护离不开对刺绣针法的深入研究与发掘,发展同样离不开对刺绣针法的传承与创新。

提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内涵,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和美学特征,加深对传统手工艺的学习与传承,实现艺术的创新大致有三个层面:形式的借鉴、营养的吸收、基因的承传。他表示,手工艺中因材施艺、因地制宜的创作法度,巧而得体、精而合宜的人文讲究,独运匠心、宛若天成的艺术创意,是它无法被现代生产方式与技术形式所取代的卓越文化价值。

表示,中国刺绣艺术的历史像一条河从先秦走到今天,充满人文主义的思想、精神与情怀,正如一个民族的历史不能割裂一样,文化同样不能隔断。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前人的指挥,感恩的思想和慈悲的情怀将永远给我们以深刻的思考和无尽的启示。

讲座中,孙老师以精美的案例图片辅助讲解,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刺绣艺术的文化内涵,体验不同刺绣针法所呈现的不同效果。讲座答疑环节,孙建君耐心答疑,帮助同学们对刺绣艺术的来龙去脉和未来走向深入了解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曾锦意

友情链接